蔡英文不變 換誰都沒用

· 政治思想

新國安團隊出線,吳釗燮和陳明通分任外交部長及陸委會主委,他們能夠改變現有的兩岸情勢及外交處境嗎?還是如以往的李大維及張小月,仍將坐困愁城?

 

構成歷史軌跡的無外乎人與結構兩部分。人塑造結構,結構也影響人的選擇。大多數的人選擇在既有的結構中存活,只有極少數人敢於挑戰結構、打破結構。

 

民進黨成立初期,有幾位台獨的激進者勇於挑戰一中的結構,將台獨作為神主牌,但大多數的民進黨員僅是把台獨作為與國民黨區隔、爭取權力的工具。由於有當時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獨台」論述的掩護,台獨主張得以成長,再經陳水扁的「一邊一國」、馬英九的「一中各表」,兩岸為「異己關係」的結構已基本成型,這已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兩岸「同屬一中」的結構。

 

2016年,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並未妨礙她勝選;堅決去中國化,也沒有阻礙到民進黨在中央與地方的多數執政。民進黨的大勝,不但使得兩岸為「異己關係」的結構更形強化,分離主義的意識形態也變得更為強烈。而此一結構又制約了民進黨在兩岸論述上調整或改變的可能性,即使民進黨內有不認同該黨兩岸政策者,也只能選擇沉默,否則就可能因政治不正確而提早結束政治生命。更多的民進黨人選擇採取與主流站在一起的安全做法。因此可得出結論,蔡英文會接受九二共識就不是蔡英文,民進黨會接受九二共識就不是民進黨。

 

蔡英文執政後,北京面對的是一個已僵化、兩岸對立情緒逐漸升高的兩岸結構。這結構也制約了北京的決策者及智庫,讓其在心態上採行「寧冷勿熱」、「寧鷹勿鴿」。從去年的十九大開始,北京決策者已將以往的「和平發展」轉為「融合發展」,不再寄望民進黨政府;對台採取「去緊來寬」政策,過去對兩岸「相向而行」的期待轉為北京的「單向主導」;外交上對台的壓制只會緊不會鬆,軍事示威只會多不會少。

 

民進黨內部以深化兩岸敵意為內涵的大陸政策結構已愈來愈僵硬;在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且走文化台獨強硬路線的影響下,兩岸的結構已不是不信任,而是冷漠與對立。李大維及張小月任內無法改變這個現象,不是個人能力問題,而是結構使然。

 

吳釗燮和陳明通是民進黨自己人,但所面臨的挑戰一點都不比前任來得小。即使他們是美國學者包道格所說的民進黨內「活躍分子」,但他們能改變民進黨的大陸政策結構嗎?能影響北京的對台政策結構嗎?結果可能並不樂觀。有可能的反而是,因為他們以往鮮明的分離主義主張,反而使得現有民進黨的大陸政策結構與北京的對台政策結構更為僵化,更難改變。

 

吳釗燮和陳明通兩人未來的貢獻可能更在於讓民進黨了解問題的核心所在。當用了這兩位資深的民進黨人後,兩岸與外交仍無起色時,蔡英文與民進黨才會了解,問題不在用了誰,而是出在自己。蔡英文不變,換誰都沒用。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孫文學校總校長)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180225002408-262105?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