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語錄(八十九)

· 孫文語錄

孫文語錄:「講到孝字,我們中國尤為特長,尤其比各國進步得多。《孝經》所講孝字,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至。現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像中國講到這麼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民族主義‧第六講》)

心得:誠如孫中山所言,「孝」是中國獨有的文化,要翻譯為外文時都很難找到一個精確的同義字。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孝」字,這也就是說,在西元前11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有了「孝」的觀念。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統的論述孝道的人,《論語》、《孝經》等書記載了孔子在這方面的大量言論。《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認為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人們應該身體力行的。可見孔子對孝道的看重與推崇。

不過,現在人們對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卻也有著一些誤解。例如,把「孝」當成是子女對父母百依百順。《孝經》中曾參問孔子:「兒女都聽從父母的指命,就是孝嗎?」孔子道:「這是甚麼話?這是甚麼話?父母有敢於跟自己爭論的子女,他們就不會陷於不義,所以父母有不對的言行,就應該與之爭論。聽從父母的指命,又怎能就算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