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語錄(九十)

· 孫文語錄

孫文語錄:「我們東洋向來輕視霸道的文化。還有一種文化,好過霸道的文化,這種文化的本質,是仁義道德。用這種仁義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壓迫人。是要人懷德,不是要人畏威。這種要人懷德的文化,我們中國的古話就說是『行王道』。所以亞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對神戶商業會議所等團體的演說》,民國13年11月28日)

心得:「仁」是中國人的傳統倫理觀念,因為儒家的發展而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標準、人格境界及哲學概念。孔子之前已經有關於「仁」的觀念,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能就有使用「仁」字。在《詩經》,《書經》等古經中使用「仁」字,一般指「親愛」,「慈愛」。但是孔子對「仁」的重視和闡述提高了它的重要性,把「仁」發展成為系統的仁說,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孔子把「仁」作為實踐的指導原理並使之貫穿於諸道德中。孫中山認為中華文化是「要人懷德」,而非「要人畏威」;要行「王道」,而非「霸道」。「仁」的價值觀,不僅用於對外人,對自己同胞更需如此。今日以去中國化為職志的民進黨自然不會了解「仁」的意涵,「對外畏威、對內霸道;既不克己,更不復禮」,如此治國,豈能國安民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