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年譜簡編
國父年譜簡編
1. 家世與求學 (1866~1893)
2. 興中會的成立(1894~1900)
3.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1900~1906)
4.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 (1907~1911)
5. 武昌起義推翻專政(1911)
6. 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1912~1913)
7.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1913~1918)
8.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1919~1922)
9. 革命之再起 (1923~1924)
10. 北上與逝世 (1924~1925)
11. 國父年譜電子書
1. 家世與求學。民國前46年~民國前19年(1866~1893)
清同治五年十月六日(1866年11月12日),於廣東省香山縣永寧鄉翠亨村,一戶尋常的農家誕生了一位對近代中國及全世界有著深遠影響的人物。他就是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誕生那年,他的父親達成公已經五十三歲,母親楊太夫人三十八歲;孫中山先生是他們的幼子,上有長子孫德彰,長女孫金星(四歲早夭),次子孫德祐(六歲早夭),次女孫妙茜。五年之後,楊太夫人又生了幼女孫秋綺。
孫中山先生名文,字載之,譜名德明,幼名帝象。十八歲時受洗成為基督徒,並署名日新,取日新又新之意,之後又以日新諧音更名為逸仙。三十二歲旅居日本時曾署名中山樵。
辛亥革命前,世人常以逸仙先生稱呼,等到民國成立後,國人一般習慣以孫中山先生稱呼,惟孫中山先生在所有著作提字署名幾均以孫文為稱呼。
2. 興中會的成立。民國前18年~民國前12年(1894~1900)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孫中山先生決定上書北洋大臣李鴻章。當時李鴻章在清廷中,是洋務運動的倡導人,中山先生希望他能改革朝政,以立憲政體代替封建專制政權。於是他回到翠亨村老家閉門寫了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理念,寫好後將文章交給陳少白修改,然後前往天津求見李鴻章。
雖然透過一些同鄉及朋友的幫忙,但孫中山先生還是無法見到李鴻章,當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李鴻章以督導軍隊太忙為由拒絕見面;中山先生深知改革無望,更堅定籌設組織、進行革命運動的決心。
六個月後,興中會便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創立!
3.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民國前12年~民國前6年(1900~1906)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山先生再抵檀香山,因戊戌政變而出亡海外的梁啟超,此時也在檀香山。梁啟超在興中會陣營中提倡保皇思想,鼓吹保皇與革命原屬同流,使得大部分會員轉而支持保皇黨,興中會一時只剩十餘名同志。中山先生抵達檀香山後,首先將當地報紙大同日報改為黨報,並發表了<敬告同鄉論革命與保皇之分野書>。文中提到「革命者,志在倒滿而興漢;保皇者,志在扶滿而臣清。」剴切地說明革命與保皇理念的不同。由於他的努力,興中會的聲勢又告振興。
之後,並於夏威夷第二大城希爐對僑胞公開演說。由於演講非常成功,讓他體認到,除了寫作文章外,演講也是革命宣傳的利器,其後他便常常公開演講。檀香山早報曾對中山先生的演說做過報導,報導中說:「孫博士穿著白色麻織西裝,短頭髮留鬍子,雄辯不絕,態度溫和,是一位非常有吸引力的演說家。」
4.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民國前5年~民國前1年 (1907~1911)
同盟會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後,短短二、三年內即先後策動了多次的革命起義事件,是中華民國建國革命過程中相當重要的時期,雖然未能順利成功打倒滿清,但卻讓更多中國人了解孫中山先生所推動的革命,進而支持這樣的一場神聖志業!
這些戰役不幸都功敗垂成。連同興中會時期的二次革命加起來,這九次的革命或因彈藥不足,補給不夠而挫敗;或因消息走漏,密探告密而被清廷破獲。雖然屢敗屢起,但許多英勇的革命志士卻都為國為民而犧牲生命。
中山先生因長年在海外為革命籌款而在各國間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但也因此,有許多國家拒絕他入境。自第一次廣州之役後,香港就拒絕他入境,新加坡、安南、暹羅、日本政府也曾逼迫他離境。
面對一連串的起義失敗及同志們的殉難犧牲,中山先生此時的心情是感慨且沈重的,面對各國打壓及清廷追緝,中山先生的處境是艱難的;其中的艱苦辛酸非局外人所能理解,但他知道自己絕不能被沮喪打倒,必須堅持下去,中國人民才有享受自由民主的希望!
5. 武昌起義推翻專政。民國前1年(1911)
第十次黃花岡革命起義前,中山先生將準備工作交給黃興、胡漢民等人統籌,並將南洋籌款的任務交給鄧澤如,然後動身前往美國、加拿大等地向華僑募款。
在黃興領導下,起義訂在清宣統三年(1911年)三月二十九日。但因先前同志溫生才刺殺清軍副都統孚琦,所以清廷更加戒備森嚴,並開始搜捕革命黨人。原本計劃以八百人分十路進攻的革命軍,也因武器運送延遲及連絡失誤,而使起義當天只能集合一百多位同志。
黃興率領黨人進攻兩廣總督府,黨人燒了總督府後,在東轅門遭遇清兵,一陣激戰後,黃興的手指被打斷二指,同志也死了五、六人。革命黨人繼續攻向雙門底、大南門等地,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此次戰役犧牲慘烈,殉難烈士多為年輕、才學出眾、家世良好的菁英,他們的視死如歸不僅震驚了滿清政府,更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同胞,世人也都密切注意中國革命的發展。
起義失敗的消息傳來,中山先生正在美國芝加哥籌款,他忍著傷痛悲憤的心情繼續為革命奔走。對於黃花岡之役,中山先生認為其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而全國隱藏已久的人心也被這場聖戰所激發。果然,不到半年,武昌起義一舉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也是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6. 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民國1年~民國2年(1912~1913)
武昌起義前,國內革命團體紛紛成立,黨人遍佈清廷所辦的文武學堂及新軍。這時滿清為向英、美、法、德、日五國借款,將全國鐵路收歸國有,無異剝奪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四省人民的財產。各省因鐵路風潮抗爭不斷;革命黨人趁著人心憤慨之際,如火如荼地準備起義工作。
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因清廷在武漢戒嚴,並破獲多處革命機關;風聲鶴唳,人心惶恐不安。駐守武昌新軍工程第八營中的革命黨人決定先發制人,於當晚發難。其餘各營同志隨之響應。武昌起義成功後,各省紛紛響應,但滿清仍苟延殘喘,並派出袁世凱做為談判代表。
中山先生此時在美籌款,得知起義成功,原本想立即束裝回國應戰。但深思革命成功後首要之務在於獲得各國承認,他分析各國對中國革命的態度:德俄二國反對,日本是民間同情,政府反對;而英國是民間同情,政府立場則未定;故決定先到英國進行外交工作,以解決民國建立後在國際間的問題。
同年十一月初六(12月25日),中山先生回到上海,迎接他的是黃興、陳其美等相隨多年的革命同志,他走下船,微笑的看著睽違十五年的祖國,多年海外流亡生涯後,他踏上故土開始一連串的建國工作。
初十日(12月29日),各省代表選舉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隨即通電各省軍政首長,以「公僕」自居。民國元年(1912年)元旦,四十七歲的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並發表宣言。
中山先生就職後即制定《修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並提出各部總長人選。民國元年一月二十八日,臨時參議院成立,中山先生率各行政首長蒞會,致詞時談到:「革命之事破壞難,建設尤難。」以此期勉與會者以國家建設為要務。雖然當時各地戰亂仍未完全停止,但中山先生在他短短的任期中,施行了許多劃時代的政令及措施,如宣布國內各民族界限一律消除、禁鴉片、禁纏足、禁止販賣人口、禁止官吏違法、統一財政、注重農業,關心農民疾苦、辦理救濟等,可謂奠立開國宏規,使國家氣象一新。
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清宣統皇帝溥儀宣佈退位,滿清正式走入歷史,同時結束了中國數千年來的封建專制政體。清帝退位次日,中山先生向臨時參議院辭去大總統一職,為了大局,為了國家能夠早日統一,他毫不戀棧地將大總統一職讓予袁世凱。
7.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民國2年~民國7年(1913~1918)
中國同盟會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民國建立後,袁世凱仍舊與革命軍對抗。中山先生為使南北早日統一,將臨時大總統之職讓位給袁世凱。他則以全國鐵路督辦的身分,負責籌劃全國鐵路的修建,一面設立機構從事計畫,一面親往各地視察。此時中山先生也接受同志的意見,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準備以政黨之力樹立議會政治規模,進而達到以國會監督政府的目的。
另一方面,中山先生也了解袁世凱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為了制衡,臨時參議院制定臨時約法,規定國家政權由內閣統管。
當時,國民黨代理事長宋教仁是位年輕而有魄力的政治家,他主張責任內閣制,並到處演講宣揚將總統改為沒有實權的虛位領袖,這使得袁世凱不僅痛恨他,更欲去之而後快。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二十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搭車北上時,遭到袁世凱方面派出的刺客槍擊,兇手開槍後逃逸。宋教仁送醫院急救無效,延至二十二日凌晨去世,年僅三十二歲。
當時中山先生為了籌辦全國鐵路在日本考察,聽到消息兼程回國,主張以武力討伐袁世凱,但因黨內同志意見不同而失去先機。稍後袁世凱勢力養成,立即把中國國民黨三個都督──廣東胡漢民、江西李烈鈞、安徽柏文蔚予以免職。
此時中山先生認為,再不採取積極行動,袁世凱就要滅黨了!於是命令李烈鈞起兵討伐,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二次革命」
李烈鈞舉兵後,黃興在南京,陳其美在上海也起義討袁,接著各地紛紛響應。但為時不到二個月,革命軍還是被袁世凱打敗了!
中華革命黨成立
二次革命失敗後,中山先生及同志流亡至日本,決定將革命事業從頭做起,於是在東京籌組中華革命黨,並規定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旗以紅色為地,青天白日為章,章在旗首上隅,即今日國旗形式。
二次革命後,袁世凱在國內已經沒有足夠的反對力量,行事囂張,逼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的大總統,之後更藉著所謂的「六君子」發起籌安會,鼓吹中國應該回歸帝制。於民國四年(1915年)在所謂國民代表大會的擁戴下,袁世凱宣布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民國五年(1916年)為洪憲元年。
此時蔡鍔、唐繼堯與李烈鈞等組織的護國軍在雲南起義,宣告雲南獨立並起兵反對袁氏稱帝。之後各省紛紛響應,中山先生在日本看到國內各地紛紛起兵,恐怕中華革命黨仍不夠強大,所以自日本回到上海,親自領導討袁行動。其中黨人陳其美在上海發動一連串討袁行動,讓袁世凱極為痛恨,於是他又使出暗殺的卑劣手段,派人刺殺了陳其美。這事件使得黨人非常悲痛,更堅定了討袁的決心。
之後因各省反袁聲浪日盛,袁世凱在強大壓力下,只好宣佈撤銷帝制,結束了八十三天的鬧劇。
護法
袁世凱死後由黎元洪繼任總統,恢復國會。但北京政府並未就此安定下來,那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務總理段祺瑞想藉機擴大勢力,於是主張對德國宣戰,以此和日本掛鉤並接收德國在中國的利益。黎元洪因此免除段祺瑞職務,並請張勳到北京保護自己。
然而,張勳一到北京就逼迫黎元洪解散國會,並發動復辟事件,讓滿清退位的皇帝溥儀再次登基,以民國六年稱為宣統九年。復辟事件沒多久就被段祺瑞的軍隊打敗,但段不想恢復被黎解散的國會,而黎也辭職,改由副總統馮國璋代理總統職務。
就在這樣混亂的局面中,臨時約法完全被破壞了!
中山先生認為臨時約法是中華民國立國後第一部基本法,且由臨時參議院通過而公布,理當遵守而不可破壞。為了維護臨時約法,中山先生在廣州號召國會議員南下護法,舉行國會非常會議,決定成立軍政府,並被推舉為海陸軍大元帥,率領南方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湖南等省與北方政權進行對抗。
8.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民國8年~民國11年(1919~1922)
中山先生雖然身為大元帥,但是兵權握在西南軍閥的手裡,護法各省仍有封建勢力、地域觀念和挑撥離間的政客存在;軍政府內的軍閥如陸榮廷、莫榮新等根本無意護法,一心想勾結北方馮國璋。他們在民國七年(1918年)將大元帥制改為七個總裁的合議制度,想以此排擠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知道無法再與這樣的一群人合作,便辭去大元帥之職來到上海,專心寫作,完成了《孫文學說》、《實業計畫》兩部書,這和先前已出版的《民權初步》合稱為《建國方略》。
民國八年(1919年)十月十日,他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宣示革命工作又進入一個新興階段。
廣州軍政府在中山先生離開後,成為軍閥把持的混亂局面,為了討伐這些軍閥,陳炯明奉中山先生之命在民國九年(1920年)十月攻下廣州,並擔任粵軍總司令。民國十年(1921年)國會在廣州復會,廢除軍政府,宣佈成立正式政府,頒布<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中山先生被推舉為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
9. 革命之再起。民國12年~民國13年(1923~1924)
中山先生就任大總統後繼續討伐軍閥,先平定廣西桂系軍閥,並即籌備北伐。民國十一年(1922年)二月下令出師,分由江西、湖南兩省進軍;但在軍事進行相當順利之時,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卻和直系軍閥吳佩孚暗中勾結,雖然同志不時向中山先生表示陳炯明並不可靠,但他以坦誠待人的態度深信陳炯明會受赤誠感動,將其留在廣東以為北伐後援。
民國十一年五月當中山先生在韶關督師時,陳炯明叫他的部下葉舉佔領廣州,並扣留稅捐,擾亂銀行。中山先生為此返回廣州鎮撫,但是情勢並未緩和。六月十五日晚上,有人向中山先生報告陳炯明將有不軌行動,請中山先生趕快離開總統府。當時府內只有五十多名侍衛,武器配備也非常薄弱,但已來不及補充。
十六日凌晨三點,叛軍發動攻擊,包圍總統府,中山先生聞訊堅持不離開總統府,經左右以強力扶持出府,一路遇敵軍多起,幸好都避過,最後中山先生登上楚豫艦準備收服叛軍。中山先生離開總統府後不到半小時,叛軍便開始轟擊;夫人宋慶齡也在侍衛保護下離府,不多時,總統府已化為灰燼。中山先生的著述與三民主義原稿也在砲擊中付之一炬!
六月二十三日,中山先生改乘噸位較大的永豐艦在黃埔固守待援。六月二十九日,糧食將盡之時,蔣中正先生由上海趕來,一時士氣大振。永豐艦經歷叛軍強烈火力攻擊後駛進白鵝潭。此時陳炯明曾先後派人與中山先生言和,但是都被先生嚴詞斥退。求和不成的陳炯明又想以水雷轟炸,幸遇潮流轉向,永豐艦因隨風浪推移,在水雷快要到達艦身時,以九十度直角奇蹟似的避開。
10. 北上與逝世。民國13年~民國14年(1924~1925)
民國十三年(1924年)中山先生決定二次北伐,並親至韶關督師。十月,北方軍閥張作霖、段祺瑞、馮玉祥推翻曹錕政權,電請中山先生到北京共商國是。雖然多數同志認為這些軍閥少有誠意,並不贊成中山先生北上,但他還是不顧眾人反對,展開了北上的旅程。
他由黃埔到香港乘船至上海,再從上海乘船取道日本,在神戶高等女校演講大亞洲主義。之後,於十二月四日到達天津。無論在上海或天津都受到大批群眾的包圍與歡迎。但天氣寒冷,舟車勞頓,加上不停接見賓客、商談國事及處理公務,中山先生病倒了。
稍後病況略有好轉,中山先生又乘火車到北京,歡迎的人潮將車站團團包圍,但身體虛弱的他只能用書面的文字來與民眾談話,他寫著:「我到北京來不是為了爭權利,也不是為了爭地位,是來跟大家救國的。」
11. 國父年譜電子書(上)
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gsweb.cgi?o=debook&gourl=/cgi-bin/gs32/gsweb.cgi/grapheviewer1%3Fdbid=CF7777777790
12. 國父年譜電子書(下)
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gsweb.cgi?o=debook&gourl=/cgi-bin/gs32/gsweb.cgi/grapheviewer1%3Fdbid=CF7777777791
SUN YAT-SEN School 2023
Powered By